竹子移栽不好活的主要原因在于根系受損嚴重、環境適應能力差以及病蟲害的影響。
竹子的根系較為特殊,主要是橫向生長的地下莖(竹鞭),移栽時容易損傷這些重要的部分,導致水分和養分吸收不足。竹子對土壤和氣候條件有一定的要求,一旦新環境與原生地差異較大,就會難以存活。病蟲害也是影響移栽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竹子的根系結構決定了其移栽難度。
竹子不同于大多數樹木,它的根系主要由橫向生長的竹鞭組成,竹鞭上會長出新的竹筍和根系。在移栽過程中,若操作不當很容易破壞竹鞭結構,造成水分和養分供應中斷,從而影響成活率。為了提高成活率,移栽時應盡量減少對竹鞭的損傷,并確保有足夠的土球包裹根部,以保護根系不受損害。
環境適應性是決定移栽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。
竹子對環境有一定的選擇性,尤其是對土壤酸堿度、濕度以及光照條件的要求比較嚴格。不同的竹種適宜生長的環境條件各不相同,例如毛竹喜歡濕潤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,而剛竹則更適應砂質壤土。在進行移栽前,需充分了解目標竹種的生態習性,并盡可能模擬其原生環境,這樣才能提高移栽成功率。季節選擇也很重要,一般認為春季和秋季是移栽的最佳時期,因為這兩個季節溫濕度適中,有利于竹子恢復生長。
病蟲害防治不容忽視。
無論是移栽前后,病蟲害都是威脅竹子健康生長的一大隱患。移栽過程中可能引入新的病蟲害源,因此在移栽前后都應做好預防工作。移栽前要確保移栽地點沒有潛在的病蟲害源,移栽后則要及時觀察植株狀態,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采取措施治療。常見的竹子病害有葉斑病、炭疽病等,蟲害主要有竹蚜、竹螟等。對于這些病蟲害,可以通過物理方法(如人工捕捉)、化學方法(使用農藥)或生物方法(利用天敵)來進行有效控制。